为什么今年的日本电影在国内放映增多?

2021-06-12 16:28发布

2条回答
productive
1楼 · 2021-06-12 17:06.采纳回答

首先是日本电影的质量,引进电影的质量普遍是有所控制,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准入。日本的动漫就是典型的代表,好的电影是遮不住的。

其次,中日民间交流实际有所增长,虽然中日在很多问题上有利益纠纷甚至是处于敌对状态,但实际民间交流任然存在,中日的矛盾和恩怨可以说是有历史的,中日作为东亚两个大国,应该说,都是很优秀的两个国家,得益于强大的中华文化,相互借鉴学习,相互促进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增强两个国家之间的民间交流,降低两国的抵触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说,这也是两国目前为止为积极发展中日友好所做的努力。

其实,中日两国的关系就像兄弟。有利益纠纷,有财产纠纷,有兄弟情深。总之很复杂,在我看来,日本文化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之,只不过近代一来,同中国一样,融合了一些西方元素。但不管怎么说,日本就在那里,中国就在这里,因此两国友好相处,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交流或者是政府间交流,也就显得非常正常。

答的实在偏题,总提来说,日本电影上映增加,是两国交流合作的一个直接表现,没有国家的允许,是不会随便有文化输出随便进入到国内的。

日语爱好者tunO30
2楼-- · 2021-06-12 17:12

今年13部日本电影在华公映,《镰仓物语》《小偷家族》悄然回温

三部日本电影在同一档期公映,内地银幕出现了少有的“奇观”——上映已有一周的《镰仓物语》与《念念手记》,以及“空降”在中秋档的日本动画《哥斯拉:怪兽行星》,内地大银幕刮起阵阵“和风”。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影视作品,对中国有强大的辐射效应。【锋芒智库】曾撰文指出,日本电影在华表现两极分化,动画电影因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往往表现上佳;而真人电影则因节奏缓慢等原因,并不尽如人意。从引进内地的情况看,特殊历史原因让日本电影的引进,更多受到了两国关系的影响,因此曾有长达十多年的低潮期,在2015年后终于回暖。

不知不觉间有13部日本电影公映的2018年,创造了历史纪录。在邦交关系缓和的2016年,引进内地的日本电影也只有《垫底辣妹》《你的名字。》等11部之多。如今,算上已经公映的12部影片,还有暂定11月的《银魂2》,2018年注定要成为日本电影来华的“大年”。

动画片的强势表现,显示出中国观众的消费惯性。在六一公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成为六一档表现最好的动画片,仅次于国产黑马《超时空同居》。其2.09亿的票房落点,也足以挤入日本电影排行榜的TOP 3。强势的日本动画片,用压倒性的优势领先真人电影——在TOP 10中,共有《你的名字。》等8部动画片名列其中,而真人电影只有《银魂》与《小偷家族》两部而已。

不过,2018年的日本真人电影,也有悄然回温的迹象。在暑期档上映的《小偷家族》,竟然在《一出好戏》《爱情公寓》《巨齿鲨》的三重夹击之下,斩获了9663万票房,亿元的体量已经是日本真人电影的历史纪录,超过了银魂的8143万。

即便在大盘冷至冰点的9月,《镰仓物语》也并非毫无看点,首周2500万票房虽然比不上同档期的《反贪风暴3》,但也是日本真人电影中的最好表现之一。第三方平台猫眼票房预测,《镰仓物语》有望以4400万票房收官,如此成绩,也足以与4823万的《寄生兽》“平起平坐”,名列日本真人电影中的TOP 4。

对日本真人电影来说,3000万票房似乎是一道坎,许多影片都未能迈过。仅2018年在内地公映的日本真人电影,主打奇幻与推理的《浪矢解忧杂货店》,把喜剧与运动熔于一炉的《恋爱回旋》,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票难求的《昼颜》,以及剧情片《生存家族》和悬疑片《第三度嫌疑人》,都未能超过3000万票房。其中表现最差的《第三度嫌疑人》,甚至只有452万票房,还比不上粗制滥造的国产惊悚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票房乏力的日本真人电影,并非毫无诚意的圈钱之作,《恋爱回旋》《浪矢解忧杂货店》等都有7.0+的豆瓣评分。而梳理日本真人电影近10年来表现,口碑与票房的倒挂已经成为了常态。如2017年宣发声势浩大的《深夜食堂2》,小林薰亲自来中国站台,虽然豆瓣评分有8.0之高,但票房最终只有1388万,可以说一败涂地;评分高达8.1分的《垫底辣妹》,其票房也只有3758万而已。

好在内地电影市场成熟度日渐提高,观众群体在日渐分化,以细腻情感、缓慢节奏、家庭主题为主体的日本真人电影,也逐渐在一二线城市有了相对固定的拥趸。《小偷家族》与《镰仓物语》所掀起的市场回温,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