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机构网 学习杂谈 「学习日语」 口语怎么提高到6分

「学习日语」 口语怎么提高到6分

口语怎么提高到6分?有 考生的口语成绩一直到达不到6分,该怎么去提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口语怎样突破6分

1.X-factor

这里所谈到的X-factor指的是除了日文能力之外,考生还能通过哪些方面可以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这主要是因为 口语毕竟是一门主观性极强的考试。在短短的10分钟的时间里,考官就要根据考生所说的几句话给出一个分数,恐怕很难保证准确性。在这十分钟里面,考生们就需要去掩饰自己,换句话说put on a mask(带上面具)。通常一个方法就是要表现出对自己的日文极度的自信。同样一句话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分数会差距很大。所以考生们千万不要抱着一种心态说我说的肯定是错的,而是要从容,即便说错了也没有任何的关系。只要能够自信地说出每一句日文,给考官的感觉会非常的好。


另一个方法就是考生尽量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向考官证明自己的能力高于别人的能力,从而赢得考官的尊重。比如说当考官问到自己在哪所大学读书的时候,考生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己在某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就读,可以谈到自己的一些令人羡慕的experience, 从而争取更好的分数。我曾经听过有些考生会beg考官给更高的分数,但其实这并不见得会奏效,反而还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所以这里会建议考生不采取这种方法。至于网上所盛传的说女生要装可爱啊等等其他的方式那就无从考证了,这里也不予给出个人评价。

2.发音

对于考官来说,最reliable的评价考生口语的方法就是发音。无论考生用什么再难的单词和语法,只要发音有问题,恐怕在考官的眼里,分数肯定不会很高。所以,对于日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与其花很多的时间去攻克单词和语法,不如把时间更有效的投入到发音上。这里建议考生们每天花大约半小时的时间去练习自己的日文发音。尤其是元音,因为大多数中国考生的元音发音有很大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外国人(外教)来帮助纠正发音。

3.话题内容的准备

基础薄弱的考生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日文能力提高到一个能够应对任何 口语话题的水平。所以考生们如果要考到一个好的分数,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准备。推荐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事先编好大约8到10个比较长的故事,保证这几个故事基本上能够将一些经常考的话题都涉及到。这样一来,考生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leverage. 当然,与此同时,考生还应该注意两方面:

1. 语法与简单词汇的应用。其实日语口语更加注重语法和简单词汇的应用,要求考生们能够很快的将自己的想法用日文表达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考生们应该平时多说多练,学会用简单的单词表达复杂的意思。

2. 关键词。不同的口语话题所涉及的专业词汇是不一样的。如果关键词不会表达,这恐怕会对考生的表达造成很大的困难。

口语怎样从5.5提升到6分

1.正确认识 口语评分标准

很多同学认为 口语5.5分和6分仅0.5分之差,其实不然。 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分为流利连贯度,词汇,语法,语音这四个单项,最终成绩是这四项的平均分。因此大部分拿5.5分的 学生,其单个项水平很有可能仅仅是5分,而非5.5或者6分。

2.态度积极认真

许多 口语5.5分的考生,其实日语底子不差,但是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漫不经心”。尤其是在考试开始时候的寒暄,或是PART 1的简单问题问答部分,没有任何的个性化答案,考官问一句,机械地回应一句,甚至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和语音语调的变化。因此考生需要端正姿态,积极主动并且试着运用一定的眼神,手势等等让考官觉得和你交谈非常地畅快和自然。

3.注意答题技巧

目前许多考生依然在第一和第三部分Q&A的环节卡壳,严重影响流利连贯度的打分,其实他们中的很多都进行过一定的准备和培训,相应的技巧,例如举例子,给理由,分情况讨论等等都会,但是不熟练,让人觉得依然比较生涩僵硬,因此要把一些惯用的套路运用地非常熟稔。

4.PART 2最新话题充分准备:

另外一个制约考生得到 口语6分或者更高的因素是话题卡,据外语教育网资深老师统计,许多日语基础良好,但是最后只拿到5.5分的考生普遍表示“第二部分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或者“第二部分我乱说一通”,也就是说很多 考生没有能够很好地把握住第二部分的节奏和说话的逻辑,篇章的组织。

考试话题卡在过去是非常容易把握的,基本上只要准备好人物,地点,物品,事件等几个大类的经典题型和一些普遍素材即可。但是近几年来, 口语的怪题偏题不断增多,即使日语口语水平出色的 考生,也必须准备,绝不能裸考。只有这样在遇到一些怪题的时候才不会一时迷茫不知道说什么。

口语水平提高的三个步骤

惯常以为口语不过开口而已,我会说就会说,不会就不会。此观念略有简单化嫌疑。

须知日语学习为一整体事物,首先,听说读写融会贯通,牵一发而动全身,若不能体会各元素间的相长之妙,则登堂入室之日遥遥无期。其次,日语学习亦为人格塑造,盖人之思维情感,仰仗语言居多,倘长期结合语言学习与情感投入,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据此,口语功力的提高至少有三步,今天先说第一步:

语音语调

不敢开口之人,除说不出之外,一大隐因即害怕发错声音,惹人笑话。此为语音关。简单来说,充分利用自身的声音条件,发出悦耳、标准的音节,对日语学习可谓作用大矣。试想,自己发出来的声音连自己都不欣赏,都不能使自己愉悦,那哪里还有自信去征服别人的耳朵?故而,建立口语的基础和自信,首先从语音做起。

第二点为语调关。此点不能和语音混淆。倘若把说日语比作跳舞,则语音就是舞者的每一个舞姿,而语调就是舞动的节奏、力度和流畅感。语音是静态的,语调是动态的。语调直接关联于个人把握流动信息的能力,以及情感投入的程度。譬如,本人常沿袭大学时代的习惯,早晚各朗读日语文章一篇。确切说,应当是朗诵,因为还会有相当的抑扬顿挫,辅以合适的肢体语言。这当中的语调练习令本人时常乐在其中,如跳舞到high时,自会有种忘我境界。且有句话各位不得不知,“朗读时会断句的人,阅读速度和能力都会强。”

建议:

A、早起时,先听日语新闻15-20分钟(以之热身),再朗读2-3篇长度约为500字的文章。

要点:刚开始读的时候,一定要慢。求快而不得,越求快越乱。记住,你是来享受这个过程的。而后会发现,当你进入忘我状态后,速度自然越来越快,精神越来越放松,读得越来越准确。

B、适当辅以Friends之类的情景喜剧来听。(此类情景喜剧一般会将语调夸张化,这样对没有真实语境的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刺激材料。)

C、模仿新概念三或四册的磁带。众人一听这个名字就望而却步,因觉得工程过于浩大。实则不然。只需要模仿其中一篇即可。记住,贪多嚼不烂,模仿是找感觉,请问,你去相亲,是一口气见10个人还是一次见一个?关于模仿的方式,新航道的金牌图书《这样学习日语最有效》里已有较详细的阐述,这里简单介绍。

第一遍,全文聆听,眼观文章。

第二遍,按住暂停,逐句模仿。

第三遍,全文聆听,自己跟读。

前述者,可以视为口语艺术的形式美。然则火无木不燃,艺术也需要内容本质。

口语学习界,常有人过度强调形式美,抑或形式夸张,以极端方式夸大形式的震慑力。纠其目的,无非是形式的模仿更加容易达到形似的效果,虽则无神,但普通学习者没有多少判断能力,自然就以为自己大功告成罢了。如此的日语学习,仅在短期内有心理上的满足感,实则一旦进入真实语境,此人必是口不择言,言不成句之辈,兀自感觉良好,沉浸在别人臆造出来的温暖世界里,殊不知,丢大人矣。

是故,张口之前,胸有成竹自然必要。日语使用大致可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抛去翻译不算,听读过程为信息输入过程,说写过程为输出过程。所谓 “输出”,即“有物可出”,敢问肚里没墨,何来洋洋洒洒三千文章?简单说,即“这个句子你写都写不出来,说怎么说得出来呢?”这里并不是把口语和写作划等号,请勿断章取义。语体上,的确口语和写作大有不同。然则,日语的句子思维组织,语境把握全然属于同一系统,怎可孤立来看口语和写作呢?赠君一句话:“从某种角度说,写作是口语的初级阶段。”

因此,这第二步,就是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过,这里并不是全面的写作能力。口语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比之于议论文的框架性逻辑思维,更加强调的是发散性思维。另外,从时效性上来看,写作可以很缓慢,很精细,而口语需要的是最快速的反应。因此,可以说,口语需要一个人的思维状态更加轻快自然。诸位可得记住了,憋着一口气心说我玩命也要讲好这几分钟的这种想法,反倒会令人一句完整的话都讲不出来。

鉴于以上两点,即1、发散性,2、快速即时性,口语练习需要包含:

1、快速组句能力。

如前所述,内容是交流的关键所在,如句子说出之后,全无句法,不知所云,那还不如不说。一个人的语言,说出来是否能让人觉得有素养,是否能让人一听就肃然起敬,不敢小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说话的水平。先不说内容的艺术,首先做到辞能达意,是交流的第一标准。并且再次强调,说出没有太多错误的句子,说得时候才会有自信。

另,常有学习者,一句话不到10个词,居然隔断了5、6次之多,流畅程度大打折扣,为何?组句不够快速自然,明明想到了东西却还是说不出来。多数学习者仍旧处于学习的初、中级阶段,以日文思维者少之甚少,故而不可奢望开口就是日文。则练习快速组句能力多数不依靠自己思考内容,而是专门锻炼把思维转换为日文的方式,抑或更准确些,锻炼把“中文思维”转换为“日文形式”的能力。

做法:参考之前的博文《翻译整体学习法》,简单做法即,把中日文双向笔译得很熟悉的短文拿来,看着中文说出标准的日文译文即可,在口译练习中成为“视译”,是加快日文思维进程的法宝。

2、话题联想能力。

倘有人脑中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则缺乏的就是话题联想能力。用中文说话时,个人的思维连续性较强,海阔天空,自然想到什么说什么。然则,日文需要从头锻炼这个能力。同一话题领域中的词汇,必须相当熟悉,否则到用时思忖过度,必然打断思维的连续性。

做法:利用各种各样的带有情境的口语参考书,其中必须包含话题单词和话题句型,进行一个又一个的话题深度研究,注意,泛泛而学起不到太好效果。

另外,《牛津日语联想词典(wordfinder)》是相当不错的自学字典,譬如,当你查找home这个简单词时,会列出相当数量的与home有关的词汇及其日文解释及其用法,推荐使用。

经历前面两步者,大抵以为自己的口语已经成功,属于登峰造极之流。然则天外有天,时有发现,native speaker与之交流,仍旧故意放慢了语速,且友好地缩减了口语词汇量。曾几何时,与一位日本GG、一位 JJ聊天,三人一起聊海阔天空,本人还兀自得意,觉得口语已入化境。孰料吃饭其间,出去一趟约翰处回来,突然发现二人所聊的我一句没有听懂,感觉是,拉丁文么。这才韬光养晦,自知功成身退之日尚遥遥无期。

如乾坤大挪移,口语之长成,越到高级进展越为艰难。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成为了终身的瓶颈。所谓第三阶段,即能够通透地如同native speaker一样在第一时间非常迅速地、自然地、潜意识地运用日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关键在于速度和自发性。

如同剑客的修炼,口语的最高境界便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意即完全不用考虑语言形式的束缚,所有的思想都可以自由准确地表达。若问语言形式放到哪里去,答案就在潜意识中。当你把一切的语言符号和形式交由潜意识负责处理,则你的意识就可以解放出来进行更高级的思维活动 —- 对于内容的处理,如演绎归纳判断等等。想培养潜意识这样一个出色的代理人,需要的是语言与感情的强烈结合。(参见博文《语言与情感》)

训练方法:

1、高强度听力训练

与一般听力训练不同的是,第一需要特别软件将听力材料的速度加快,一般设置为1.2-1.5倍速之间。并且要求训练者听3遍5分钟的新闻。要求第一遍听完中文口头复述内容,第二遍听完日文口头复述内容,第三遍听抄下所有单词,不落下任何标点符号。

如此做法的目的,在于短期内快速提高训练者的声码控制区对于日语句式的敏感程度,适应未来快速组句的能力。

2、表演法

结合高强度听力训练,第二环节即为表演法。一般要求找到适合模仿的剧本或电视剧如friends, justice, shark, desperate housewife (or even prison break)。用前三遍听抄的方式记录下所有台词,最后用后三遍进行跟读配音。此时最重要的并非语音,而是语调的抑扬顿挫及感情投入。如假设对应的情节里主人公有惊讶的跳开的动作,同时嘴里发出紧张激动的oh my god, oh my god, oh my god的句子时,训练者应当尽一切可能模仿每一个细节,包括肢体语言和表情。因人的理性思维主要由大脑控制,而感情多受到五脏六腑和肢体的强烈影响,如果想让日语渗透到情感和潜意识的深处,必须非常配合肢体语言和表情的使用,同时大脑中展开完全的联想,将剧中的情景想象在你的周围,形成视像。这种训练方式在朗诵艺术中成为“视像训练”,是提高语言使用力的一大重要手段。

3、疯狂法

此法慎用。面对墙壁,想象你生命中最恨的一个人,之后深吸一口气,用最快语速喷发出你能用日语想到的最恶毒的所有句子,一口气能将多久算多久。这样带有强烈感情投向的语言表达也能在短期内打开阀门。只是一般人没有恨人到那种程度,鉴于很多脏话还要先查好了才能骂出口,所以可操性不太强。

如何提升 口语流畅度

流利度

考生作答时,要展现出语言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答案的长度,自我纠正,停顿和感情色彩。

答案的长度:口语考试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考试,而是一个人性化的考试。所以,考生需要表现出与考官交流的欲望,也就是不能机械的作答,生硬的YesNo后,便什么都不说了。答案的长度在Part3中尤为重要。5分考生的普遍状态是在这个环节,考生的答案还没有考官的问题多。

自我纠正:中国考生由于过于关注语法和词汇,而自己却尚未形成日文思维。所以往往是一边脱口而出Chinglish,一边在心里暗骂自己,然后在懊恼心理的作用下,便做自我纠正,重新说一遍。

停顿:人类说话时的停顿主要有两种:表达受阻的停顿和语意受阻的停顿。第一种停顿是最常发生在5分-6分考生身上的。一句话说到中间的时候,突然想不起来中间某个单词是什么了,所以便卡住了。第二种停顿往往发生在6-7分考生身上。考生一直很流利的作答,但是突然想不到下面一句话或是第二个Reason该说什么了,然后便卡住了。

感情色彩:流利度不仅仅是词句的通顺程度,还是语言的通顺程度。所谓语言,就是表达你内心所想的工具。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会是冷冰冰的,都是有感情色彩的。所以,考生的答案应该是融情于语的。

连贯度

中国考生往往被组织成句弄得焦头烂额,常常把句子作为表达的基本单位,从而忽略了组织成段。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考生的答案后语不搭前言,所有的句子都是由and连接起来的,让听者觉得一团雾水,不知所云。

声明:本站内容源于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https://www.hnrmb.com/post/24963.html

作者: 日语机构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